守護美麗海洋 研究團隊以電腦模型預測珊瑚礁健康狀況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人為破壞影響,原本五顏六色各種美麗顏色的珊瑚,近年白化現象日益嚴峻。為了拯救珊瑚礁,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奧卡納干分校(UBC Okanagan)攜手澳洲福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與海洋環境保育組織Nova Blue Environment建立電腦模型,來預測珊瑚礁未來的健康狀況。

根據Electronics360報導,研究團隊使用Agent模型建立一個虛擬場景,科學家可以控制不同變數和類型。該模型採用10年來所收集的數據,使研究人員能夠了解各種因素對珊瑚礁恢復力。

電腦模型也能找出某些珊瑚礁比其他珊瑚礁更有彈性的原因,可望幫助環保組織找到防止珊瑚狀態惡化的方法。

報導指出,與多樣性較低的生態系統相比,生長在物種多樣性的珊瑚更柔軟而有彈性,不過這一理論很少在實例得到驗證。

據了解,重現真實珊瑚礁的環境是一項挑戰,研究人員需要掌握珊瑚大小、種類、生命週期和不同樣本或複製的數量,這時候就要運用電腦模型來管理龐大的數據。

在模擬環境中,珊瑚群體與藻類一起生長、繁殖到死亡。科學家控透過電腦模型控制珊瑚初始環境的多樣性,以觀察虛擬的珊瑚礁如何應對威脅。

在進行多次實驗下,研究團隊確定珊瑚礁多樣性的組合,使珊瑚礁具有復原能力,未來將協助生態學家和環境保護團體制定珊瑚礁管理計畫,以恢復珊瑚活力。

全世界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但因氣候與人為影響造成物種多樣性降低,近年各國政府也頻頻呼籲玩水遊客避免使用二苯甲酮-3(Oxybenzone)、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inoxate)等有害化學物質的防曬產品,來守護珍貴的珊瑚礁。

來源:DigiTimes 科技網, 2020/9/7

突破人工養殖困難!海大成功開發龍蝦飼料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25日上午在行政大樓三樓會議室舉辦「馬祖海域棲地及資源保育計畫成果發表會」,宣布在「龍蝦復育」相關研究達成關鍵突破,研發的人工餌料已經可以讓龍蝦從卵孵化到葉狀幼苗養成超過2個月,海大表示,這是全球首次開發成功的龍蝦人工飼料,相信未來要達成龍蝦完全養殖將是指日可待。

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表示,海大成立馬祖校區後,與連江縣長劉增應共同推動海洋水產在馬祖的研究,獲得連江縣政府及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的支持,進行「藍眼淚」解密及「龍蝦復育」相關研究。

海大海洋中心教授蔣國平表示,2016年起海大研究團隊開始針對在馬祖沿岸、坑道的海面上發出夢幻藍光的「藍眼淚」現象進行深度研究,除了證實馬祖藍眼淚現象是由夜光蟲所造成的之外,也已經掌握了人工繁殖的技術,現在在南竿藍眼淚生態館一年四季都可以欣賞到藍眼淚之美。

研發長陳歷歷表示,龍蝦屬於高經濟價值的水產品,每年全球龍蝦產值超過60億美元,但由於龍蝦還不能完全人工繁殖,目前龍蝦養殖主要還是要靠野外捕撈,造成野外數量日漸減少。

然而龍蝦養殖的困難主要因素包括,因為過度捕撈造成種蝦體型偏小,缺乏健康的種蝦及品質好的卵,且孵化率不高,同時葉狀幼體浮游時間長,要人工養成到透明玻璃苗的技術困難,加上成蝦成長緩慢,脫殼時在腸胃道及殼硬化前需要掩蔽物,最關鍵的是,在人工養殖過程中,不同生長期的龍蝦缺乏適當的人工餌料餵養,也讓養殖面臨重重困難。

陳歷歷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針對市場上常見的波紋龍蝦,研發中性浮力凝膠餌料,可以根據不同生長期龍蝦的特性與需求,調配專用的營養配方。

陳歷歷強調,一般養殖的生物餌讓龍蝦吃的多但吃的不夠營養,人工餌料不僅可以讓龍蝦吃的飽,也能給龍蝦更多的養分,同時人工餌料可以根據不同幼苗期提供複合式的養分強化免疫,不但比生物及新鮮餌料成本低也方便保存,更可以避免飼料擴散與水中,保持水質狀態。

陳歷歷說,目前研究團隊研發的人工餌料已經可以讓龍蝦從卵孵化到葉狀幼苗養成超過兩個月,這是全球首次開發成功的龍蝦人工飼料,相信未來要達成龍蝦完全養殖將是指日可待。

海大突破人工養殖困難,研發龍蝦飼料。(記者林欣漢攝)來源:自由時報 , 2019/12/25

活用AI來設計遊艇的工作團隊「A.D.A.M專案」

2019年3月,Loftwork經營的FabCafe,透過社群組成工作團隊FabCafe Creative Acceleration Workgroup。並成立了名為「A.D.A.M(亞當)」的工作團隊,執行經手的第一個專案。主旨在於運用AI設計、大型3D列印機來挑戰設計自動駕駛遊艇。

「A.D.A.M(亞當)」工作團隊

  • 運用AI,設計最先進的自動駕駛遊艇

「A.D.A.M」是以利用AI(人工智慧)設計為主旨的工作團隊。由5~10左右的產品設計師以及工程師,運用目前AI設計中最先進的衍生設計,挑戰設計自動駕駛遊艇。所謂的衍生設計,是指在特定條件下找出最適合的產品結構的設計方法,工作團隊透過實踐該方法的專案,邊學習邊設計自動駕駛遊艇,思考未來AI設計的使用方式。

A.D.A.M 執行的專案,為設計、製造由everblue technologies所開發,將自動駕駛技術運用在漁業進行魚群探索、協助捕撈的無人遊艇「Fisherdrone(暫定)」。

此為無人遊艇「Fisherdrone」概念設計圖

這種無人遊艇用於提供漁業協助、使其更現代化,未來則以將可再生能源轉換成氫、搬運能源載體實現永續社會為目標。作為實證的第一階段,正計畫投入漁業使用自動駕駛遊艇進行魚群探索、協助捕撈。遊艇本身也跳脫過往遊艇的概念,以運用可在短時間內製造出複雜形狀的3D列印機為前提,製造時可依部位變換不同素材。目標是在符合A.D.A.M的主旨下,利用衍生設計的技術,打造出高強度且輕量化的結構。

everblue technologies官方網頁上「FISHERDRONE」以及A.D.A.M.團隊正在研發的的其他無人駕駛項目。

  • 設計師不用動手設計,學習新的設計方法

近年來,由人類來設定設計要素和課題,然後由電腦設計最終形狀的方法有了長足的進步。像這樣運用衍生設計和AI的方法,目前主要是用於找出最適合的形狀,以降低成本等提高製造效率為目的的技術,未來也可能運用於形狀、大小等「美觀設計」方面。

A.D.A.M認為未來產品設計師的角色,將會從動手做設計的立場,轉變成面對AI時監督其設計的立場,因此必須學習監督時應該當設定怎樣的條件,以及提供什麼樣的學習資料庫等,處理AI設計時的應對方法。

 

資料來源 :

1.Daisy Chuang , 2020/2/11  https://loftwork.com/tc/news/2019/03/20_adam/

2.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 2020/6/2, 電子報

海上風能通過電解產生綠色氫體

歐洲的試驗項目正在考慮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動發電。電解產生“綠色”氫氣的動力可幫助在使用現有海上基礎設施的同時對運輸和供熱進行脫碳處理。

將水分解為氫氣的原理是眾所周知的,但現在的重點是綠色能源和可負擔性(圖片:Dennis Schroeder / NREL)

氫經濟即將到來的話題即將到來,它將是綠色能源。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綠色氫氣是一種使用風能和太陽能產生的電能通過電解產生的氣體,它將在本十年內變得具有競爭力。

氫理事會的氫競爭力之路:一份成本前景報告於2020年1月發布,由諮詢公司麥肯錫公司(McKinsey&Company)撰寫,預測到2030年可再生氫成本將下降多達60%。原因包括可再生能源成本降低和電解槽生產規模擴大。根據該報告,要使綠色且低碳氫氣具有競爭力,就需要投資700億美元。該研究確定了投資將發揮最大作用的幾個領域。其中之一是生產,在這種情況下,要想通過電解獲得具有競爭力的可再生氫,將需要總計70GW的電解槽容量。

價格下跌

由於低碳和可再生電力的價格隨著電解資本支出的下降而下降,以可再生電力作為最主要的生產“可再生”或“綠色”氫氣的生產方法,電解已變得負擔得起60%。太陽能和風能的成本是可再生氫生產成本的最大推動力,在過去十年中下降了80%。歐洲最近進行了無補貼的海上風能拍賣,太陽能光伏和陸上風能的出價接近或低於20美元/兆瓦時。”一旦生產綠色氫氣的成本達到2.50美元/千克左右,到2030年它將釋放約8%的全球能源需求,而1.80美元/千克的價格將使到那時為止能夠滿足多達15%的需求。

工業氣體公司林德(Linde)公共事務和政府關係經理蒂姆·海斯特坎普(Tim Heisterkamp)表示:“廉價,大量生產可再生能源的地區,以及刺激性的可再生能源整合和減排法規,將促進綠色氫經濟。”報告指出,可再生資源和價格的變化使得來自電解生產的可再生氫具有很高的區域特異性。例如,在智利,將太陽能與風能搭配使用將在2030年將製氫成本降低至每公斤1.40美元。該報告基於與歐洲專用海上風電場相連的動力燃氣(P2G)電廠,將可再生氫的成本削減軌跡降低了60%,從2020年的每千克6美元到2030年的每千克2.6美元。價格的最大下降預計將來自電解槽成本的60%降低,這是由於生產規模,學習率和技術進步以及系統尺寸從2MW增加到大約100MW所致。 隨後,海上風電的平均能源成本將從57美元/兆瓦時降低到33美元/兆瓦時(見下文)。

大規模可行性研究

電解槽的製造正在進步。設在謝菲爾德的ITM Power正在建造英國第一家工業規模的電解工廠。它將於2020年8月開始生產,年產能為350MW,並將在開始運營的三年內增加到1GW。首席執行官格雷厄姆·庫利(Graham Cooley)表示,該公司在當前招標中的出價每兆瓦不到100萬歐元。“在過去三年中,我們將電解槽的成本降低了一半,現在致力於進一步提高產能並降低生產成本。ITM的招標機會渠道為2.48億英鎊(2.99億歐元)。

2019年8月,ITM Power與丹麥開發商Ørsted合作進行了一項可行性研究,該可行性研究由英國政府資助,以演示在英國製造的批量,低成本和零碳氫GW級高分子電解質膜(PEM)電解的交付情況。

Gigastack項目旨在通過開發5MW堆棧模塊以降低材料成本,ITM新工廠的半自動化製造,使用多個5MW單元部署100MW以上的電解器單元以及創新技術來削減綠色氫氣的生產成本,這些大型電解槽的選址和操作,與附近的大型海上風力發電結合。

位於謝菲爾德的ITM Power正在建造一家工廠,該工廠將生產大型電解槽

資料來源:

[1] WINDPOWER2020/2/28,Sara Verbruggen

[2]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 2020/4/1, 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