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天然氣水合物也就是俗稱「甲烷冰」或「可燃冰」,若開採成功,可供台灣50年的天然氣使用無虞!圖為可燃冰示意圖 圖:翻攝自Flickr/www techroomage開放權限
石油、天然氣這些來自地球的能源總有一天會耗盡,那我們該怎麼辦呢?為了尋找更多的替代能源,新科技與技術不斷被開發,其中一項就是中山大學近日亮相的「水下載具創新技術」,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所開發的深海探勘載具,足以承受水下4000公尺的巨大水壓,未來能應用在台灣西南海域,尋找深海天然氣水合物也就是俗稱「甲烷冰」或「可燃冰」的替代能源探勘調查,若開採成功,可供台灣50年的天然氣使用無虞!
什麼是可燃冰?
可燃冰的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分布於深海的沉積物或陸地上的永久凍土中,結晶物質是由天然氣與水構成,在低溫、高壓的環境下形成這種類冰狀的結晶體;而這種結晶體外觀與冰相同,遇火就會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根據相關報導指出,「可燃冰」燃燒後僅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較低,而且全球儲量巨大,因此成為近年各國積極尋找、開採的替代能源的新選項。
海底探勘新利器
自102年起,中山大學成功開發多台水下探勘調查載具,包括深海拖曳式攝影系統ATIS、深海拖曳式光纖探測系統FITS、深海視訊多管岩心採樣器V-Corer,及視訊導引抓斗TVG等,大幅提升海洋研究之探勘、調查、採樣效率。
科技部指出,中山大學以自主開發之水下載具「水下載具創新技術」,可執行台灣西南海域可燃冰之探勘調查,為替代能源的新選項,露出一線曙光,若開採成功,可供台灣50年的天然氣使用無虞。這些水下載具的設計,足以承受水下4000公尺的巨大水壓,實際在水下探測作業時間總計超過300小時,且於台灣海域執行超過400公里長的深海調查,目前為止也創下國內自主研發水下載具最大作業水深的紀錄。
MIT技術尋找海底礦產
科技部表示,這次中山大學開發的「水下載具創新技術」已成功應用在台灣西南海域的探勘調查,包括於墾丁外海成功拍攝海底泥火山噴發甲烷氣之高解析度水下影像、在四方圈合海脊1300 m水深攝得大群二枚貝生態群聚、利用TVG抓取大量二枚貝與潛鎧蝦珍貴生物樣本,並於二枚貝群聚周遭成功取得表層沈積物岩心,這些績效有助於了解及評估台灣西南海域海下金屬礦產的分佈及開採,讓台灣的能源危機露出一道曙光。
中山大學近日亮相的「水下載具創新技術」具影精密的深海探勘技術,能承受4千公尺水壓,未來能應用在台灣西南海域,尋找深海天然氣水合物。 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海下科技研究所研發團隊與最新「水下載具創新技術」。 圖:中山大學/提供
來源:
http://www.nepii.tw/language/zh/%E5%8F%AF%E7%87%83%E5%86%B0%E8%8B%A5%E9%96%8B%E7%99%BC%E6%88%90%E5%8A%9F%E3%80%80%E4%BE%9B%E5%8F%B0%E7%81%A350%E5%B9%B4%E4%BD%BF%E7%94%A8%E5%A4%A9%E7%84%B6%E6%B0%A3%E7%84%A1%E8%99%9E/
來源發布日期:2018/6/25